海老小區成功加裝電梯讓不少老小區高層的住戶都十分羨慕。如今,那些老人不僅上下樓方便了,而且加裝了電梯的房子還升值了,“相當于投資了自己的房子,現在獲得盈利了。”
房價普遍漲了五千多。
華怡園小區第一部加裝電梯是2014年4月建成的,運行了已近兩年。
記者體驗了一下華怡園小區1單元的電梯,沒有噪音,運行速度也很快,從五樓到一樓僅需22秒,可承載8人,承重640斤。“運行一年多也沒壞過,現在運行的良好,我們出行可是方便了不少。”於奶奶說。
“當時安裝電梯一共花費了6000元,現在房價一個平方就漲了5000多元,”於奶奶介紹說,由于安裝了電梯,自己小區的房價已經從4.5萬/平的價格漲到5萬/平,“我們這的房子,實用面積大概在60多平方,按房子面積計算的話,房價已經上漲了30萬元了,而當時只投資了6000元。”
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,加裝電梯之后的小區房價每平普遍上漲了五千元左右。怒江院小區五樓的住戶朱紅紅跟記者介紹說,自己小區目前的房價大約在4萬/平左右,但是由于自己單元加裝了電梯,現在已經超過4.5萬/平了,“也打聽了其他幾個小區,房價上漲個5000元是很正常的,這樣我們相當于投資了自己的房子,現在獲得盈利了。”
為了弄清房價提升究竟與電梯有沒有關系,記者采訪了小區門口的一家中介公司,員工張芳名告訴記者,幾個加裝電梯的單元房價上漲確實與電梯有很大的關系,“目前上海老齡化很嚴重,有電梯的房子比較受歡迎,普遍的新房帶電梯的都貴一些,這些老小區加裝電梯的更搶手。”
張芳名說,有不少人來咨詢房子的時候,首要的問題都是問房子帶不帶電梯,有電梯的房子無形中會增加很多價值,“只不過現在還沒有加裝電梯的老小區居民賣房子,具體漲幅很難說,但是每平比普通的房子上漲5000元是絕對沒有問題的。”
體驗良好給高價也不賣“自從安裝了電梯,來自全國各地的人都來這里咨詢過,”朱紅紅告訴記者,從電梯建成以來,慕名前來咨詢的人就沒停下過,有上海本市過來體驗的,也有從外地專門過來咨詢經驗的,“從北京、福建到四川、湖北,各地的人操著不同的口音過來咨詢,接待的人大約得有幾十撥了。”
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密山路,康奶奶告訴記者,剛剛建成電梯的時候,幾乎天天有人過來采訪,“有媒體的,也有住戶自己過來看,那段時間我們就干脆不關門口的大門,省得費事。”“前來看的人多了,不少人也動了想買我們這里房子的打算,”康奶奶告訴記者,因為樓里有幾戶居民平時不常住在家里,前來咨詢的人得知這一情況后,不少人都聯系到這幾位住戶打算買下這里的房子。
不過,到現在還沒有一戶人答應賣房子。
康奶奶說,自己單元六樓的一戶人家,因為女兒在國外剛生完孩子,老兩口現在去國外幫著照顧了,“很多人覺得他們出國就不常住在這了,都聯系他要買他的房子。聽說的一個人出價比市值高50多萬,但是他也沒有賣。”
對于住戶不賣自己家的房子,於奶奶深有體會,“要是有人找我買房子,我也不會賣的。多高的價錢都不賣。”於奶奶說,在小區居住的30多年里,自己已經對附近的都熟了,跟鄰居們關系又好,現在有了電梯更加不會考慮賣掉房子。“最重要的是有了電梯真的方便太多了,”於奶奶說自己居住的單元603的住戶患有胰腺癌,之前去醫院看病都是坐在椅子上,家人前后四個一起抬著才能下樓,“要下樓真是太費勁了,現在就好多了,手術也正好做完了,天天老伴用輪椅推著出去走走,多好啊。”
“確實有不少人打聽著過來買房子,但是到現在一套都沒有人賣,為什么呢?”於奶奶解釋說,電梯帶來的方便不止在于能夠輕松的上下樓,帶來的更是住戶良好的體驗,生活一下變得豐富多了,“生活的環境沒變,還是自己熟悉的地方,但是質量卻提高了很多,晚上叫著老姐妹們去公園跳舞,生活舒服的嘞。這是多少錢也買不來的。”